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的数字创新前景
3月24日—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美国著名数字战略家、“云经济学之父” 乔·韦曼在题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的数字创新前景》的专稿中认为,中国已经展现出决心、领导力、战略、指导方针以及资源,将继续通过世界领先的创新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发展。以下为该文摘要。全文见《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二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令世界艳羡不已,促进并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然而,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的许多驱动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结束。问题是,这是暂时的还是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创新引领发展
中国长期增长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创新,而当今创新的很大一部分是围绕数字技术展开的——数字技术本身,以及数字技术能够在制造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众多其他领域实现突破的程度。“十四五”规划和“数字中国”等计划和倡议是利用创新,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的全面而有力的方法。
在数字创新的众多要素中,中国拥有实现目标的领导力、战略、治理、技术、执行能力、资源和决心。事实上,创新是国家经济战略的当务之急。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千禧年前的第一波增长浪潮中,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这使得中国能够提供全球制造业总量的约30%,几乎是美国的两倍。尽管始终会有来自更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但这一浪潮已基本平息,因此下一波增长必须以更高质量的制造、先进制造方法的使用和高质量的服务来扩展和补充这一领先地位,利用这些新技术,“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高端、智能和绿色产业”。
创新中国表现卓越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中国是中上收入国家集团中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表现超出了基于发展水平的预期”。
此外,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拥有更多的科技集群(24个),其中包括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的三个: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这些产业集群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创造者,如发明家和科学论文作者,这要归功于大学、研究实验室、高科技公司的地理聚集,以及吸引个人加入这些公司的文化。
这些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使中国在高超音速运输、电动电池、移动通信、纳米材料、磁体和超导体、定向能、合成生物学等44项战略技术中的37项技术上拥有世界一流水准。特别是在计算和通信技术领域,中国在移动通信和光通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分布式账本以及网络安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量子技术领域,中国与美国并列领先,在其余数字技术领域——高性能计算、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自然语言处理——中国紧随其后。
开放的中国欢迎国际合作
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人员的原始智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内部和国际合作得到放大。除了技术会议上的国际发言人和研究领域的国际技术合作等众多有机举措外,“十四五”规划还建议在基础研究和开放技术(如人工智能)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部分通过海外研究中心来实施。中国外交部推动了“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该倡议的重点包括“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和“加强人员交流与合作,培育开放自由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国家或文明要想繁荣昌盛,各种技术在任何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变得重要起来。而今天,数字技术可以推动繁荣。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尽管计算机、芯片、软件、网络等技术领域之外的其他技术领域也非常重要,但即使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和数字化。
鉴于数字技术在创新中的核心重要性,“数字中国”计划要求建立最先进的计算架构,涵盖通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以及数据资源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安全和相关必要能力,如技术标准和网络管理。这建立在之前在数字平台、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之上。
在中国的10多亿用户中,大多数都非常熟悉现代技术的发展状况,包括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叫车、送餐、旅行预订、电子商务、视频、游戏和其他娱乐等应用,以及各种信息应用。这减少了采用技术平台上的新应用时的摩擦。
而且,从设备到数据中心,从应用程序到操作系统,众多公司正在堆栈的各个地方进行创新。作为衡量标准之一,截至2023年6月,中国有83万移动应用开发者,他们开发了260万个活跃应用。仅安卓系统的应用下载量就高达696亿次。
(整理/徐冰)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2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